咕噜咕噜……一个球滚下了斜坡,孩子们看着球越滚越远,一路惊呼一路追随。中一班的孩子在机缘巧合下发现了幼儿园里的斜坡,和斜坡开启了一次奇妙之旅,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跟着中一班的孩子们一起来看看当球邂逅斜坡后的奇遇吧!
活动缘起:为什么我的球掉下来了?
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与斜坡有了初次相见。琪琪拍皮球的时候,球意外来到了建构材料的长廊上,当她去走廊上捡球的时候,发现球又顺着斜着的木板滚了下来。这一重大的发现,引来了其他小朋友的围观。轩轩和宏宏也跑过去,把球放在木板的最上方,让球滚下来,玩起了滚球的游戏,他们看着球越滚越远,一路惊呼一路追,玩得不亦乐乎。
言言和几个孩子直接从走廊的积木框里拿出了几块方形的积木和长木板,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斜坡,也开始玩起了滚球的游戏,可是言言的游戏似乎没有这么顺利。
“为什么我的小球还没滚下斜坡,就已经从斜坡上掉下来啦?”言言的大喊拉开了探究“斜坡”的序幕……
斜坡初探究:如何让小球直线滚动?
✦甜甜:老师,我的小球也不听话,它没有沿着我的斜坡直直的滚,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宸宸:是啊是啊,我一直追着它跑好累啊,差点找不到了。
✦糖糖:能不能让我的球沿着我的斜坡走直直的路啊。
是啊,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球直直的滚下斜坡呢?于是一次关于“如何让小球直线滚动”的探究展开了。
一、讨论问题
第一次讨论:
为什么在建构区走廊边的斜坡上玩滚球游戏时,球没有从坡道上掉下去呢?
❖甜甜:我知道了,言言的斜坡太窄了,那个斜坡比较宽大。
❖糖糖:因为旁边有个墙壁,挡住了球。
❖轩轩:我觉得可能缺一个栏杆,就像我们睡觉的床一样的栏杆。
经过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讨论,我们总结出了小球从半途落下的两个原因:
①坡面太窄
②缺少围栏
第二次讨论:
根据我们找到的原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球直直的滚下斜坡呢?
❖彦彦:坡面有点窄,我们可以再多加一块木板,跟那边的斜坡一样。
❖宸宸:我们可以用积木或者别的东西再搭一个栏杆,就像我们造房子一样。
❖源源:我也觉得搭一个栏杆好像可以,可以用纸砖来搭,就像墙壁一样。
孩子们在讨论中想到了两个解决的办法:
①增加木板,加宽坡面
②用木板或其他材料搭建围栏
二、解决问题
加宽坡面
甜甜从积木篮中又拿出一块木板,搭建了新的斜坡,坡面从原来的一块变成两块。
甜甜和妃妃在加宽的坡面上进行了一次滚球游戏,这次球顺着斜坡滚下来了,可是下了坡,又歪到别的地方去了。看来,只加宽坡面虽然有效果,但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于是孩子们决定在加宽坡面的基础上尝试给斜坡安装围栏。
增加围栏
①共同讨论,商量搭建围栏的材料
孩子们在第二次讨论的时候选出了一些材料搭建围栏,那到底什么材料合适呢?于是孩子们对“关于用什么材料搭建围栏”这一问题再次进行了一番商量。
✦宸宸:我觉得可以用两条绳子放在斜坡两边,像我们小班冬季比赛那样。
✦源源:我觉得用舞蹈房的纸砖竖起来搭在两边
✦妍妍:我觉得可以用梅花桩一个一个放在两边
✦妃妃:我觉得可以用建构区的长木板
……
最终经过商量,考虑到用梅花桩和纸砖长度都比较小,小球滚动的路线较长,一个一个搬运纸砖和梅花桩比较麻烦,因此我们就决定用绳子和木板来试试。
②尝试搭建,确定搭建围栏材料
(1)绳子
孩子们将绳子拉直了放在斜坡的两边。
结果:通过滚动小球,发现这次小球没有从半途中滑下,但是当球滚下斜坡之后,小它又偏离了直直的路线,直接越过绳子,滚到别的地方去了,看来绳子不适合作为斜坡的围栏,于是我们又尝试第二个材料,用木板来搭建围栏。
(2)木板
孩子们纷纷跑到积木框里取出木板,一块接着一块拼接在斜坡的两边,斜坡的围栏搭好啦,孩子们迫不及待再次进行了滚球的尝试。
结果:这一次的滚球游戏中,小球有了围栏的指引,小球真的没有再跑出去,而是沿着斜坡轨道直线向前滚动着,看来木板是搭建围栏比较合适的材料,孩子们因为自己的成功高兴的欢呼着。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语言是零散的。面对“为什么球会滚下来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球走直直的线呢”等提问,孩子进行了思考,并引发了大讨论过程,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在科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内驱力,探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的支持与思考】
孩子们初识了斜坡,此时正是对斜坡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当他们在滚球游戏中遇到“球怎么会从坡道上掉下去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球走直线呢?”等问题时,教师给予了孩子讨论的机会。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与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让他们有了直接探究的机会,无论是从加宽坡面还是到多材料的搭建围栏,都给予了幼儿无限的探究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收获着……
斜坡再探秘:谁的小球滚的远?
斜坡的围栏搭好了之后,言言和好朋友轩轩在斜坡上玩起了赛球的游戏,在赛球游戏的过程中,又传出了这样的“争执”……
一、赛球小争执:谁的小球滚的远?
✦言言:我的小球滚的远。
✦轩轩:不是,明明是我的小球滚的远!
✦宸宸:我们叫老师过来看看!
原来,言言和轩轩说好将皮球一起从斜坡上滑下来,比赛谁的小球滚的远,才出现了刚刚的争执。那么到底谁的小球滚的远呢?我们保留了游戏的现场,和孩子一起进行了分析。
二、大胆提出猜想:小球的滚动距离与什么有关?
“言言的小球是从这个斜坡滚下来的,轩轩的小球是从这个斜坡滚下来,你们觉得是谁的小球滚的远呢?”跟随着我的问题,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起来。
★言言:我觉得是轩轩的小球远,因为轩轩的斜坡比较高!
★甜甜:我也觉得是轩轩宸的小球远,因为看上去轩轩的小球就很远。
★佑佑:轩轩的斜坡有点陡,一定是她的球远吧!
……
从孩子们的讨论中发现,他们都认为小球滚动的距离都是与斜坡的高度有关,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决定一起来验证一下。
三、自主验证假设:小球的滚动距离与斜坡的高低有关
为了验证“小球的滚动距离与斜坡的高低有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简单的记录表,再次来到户外游戏区,并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猜想。
第一次实验
言言的3块积木高的斜坡,轩轩的5块积木高的斜坡。
结果:我们请言言和轩轩同时让小球从斜坡顶端滑下,发现果然是轩轩5块高的斜坡远上的小球滚动距离远。
为了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我们改变了斜坡的高度,又进行了两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2块积木高的斜坡,4块积木高的斜坡。
结果:4块高的斜坡远。
第三次实验
3块积木高的斜坡,6块积木高的斜坡。
结果:6块高的斜坡上的小球滚动距离远。
从实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哪一次的验证,都是斜坡比较高的斜坡小球滚动的距离远。
四、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了,孩子通过谈论、猜测、实验解决了建构游戏中言言和轩轩争执的问题,在实验中孩子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小球的滚动距离与坡度有关,坡度越高,小车的滚动距离越长。
实验小插曲:用什么方法知道球滚动的距离呢?
讨论问题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呢?
✿轩轩:可以用尺量一量。
✿言言:可以用绳子来量一量来量。
✿糖糖:也可以用喝牛奶的管子来测量,看看用了多少根牛奶管子。
探索问题
哪一种测量方法比较合适呢?
①多种方法的探究
(1)直尺
结果:教室里的直尺太短,不能很直接的测出距离。
(2)吸管
用吸管依次一个接着一个排列,但是吸管与吸管的连接处容易断开,而且距离比较导致吸管用的有点多,有点浪费时间。
结果:测量比较麻烦,且不准确
(3)绳子
利用绳子来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并在终点处用记号笔做上标记,比较两个小球的远近,比较方便且准确。
结果:使用比较方便,且比较准确,比较推荐。
②确定测量方法
用绳子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用记号笔做好标记,比较长短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孩子们在赛球游戏中遇到“谁的小球滚动距离长”的问题时,他们积极思考,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猜测“小球的滚动距离与什么有关”,并通过三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此外在讨论“用什么方法测量距离”的时候,孩子们讨论出三个解决办法,并通过一一探索,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在这个思考、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直接经验,提高了思维能力,发展了科学的探究能力。
【教师的支持与思考】
在斜坡游戏中,孩子们出现了“小球滚动距离的游戏疑问与争执”,面对言言的求助,教师将问题反抛给全班的孩子,请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观察、讨论,给予幼儿探索斜坡、测量斜坡高度的机会,充分体现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而这一系列的游戏过程都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和观察,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尊重儿童,发现儿童!
斜坡大创造:我们可以搭建不一样的斜坡吗?
通过探究斜坡和斜坡游戏之后,孩子们对于斜坡的兴趣越来越高,大家通过讨论,决定自己来造一造不一样的斜坡,这样就可以和斜坡做更多的游戏。
❖然然:幼儿园里有好多斜坡啊!真好玩。
❖轩轩:是呀!那我们可以来造一造斜坡吗?
❖妍妍:这样我们就可以和斜坡玩更多的游戏了!
❖甜甜:那要怎么造斜坡啊?
一、搜索:建造斜坡需要哪些材料呢?
我请孩子们在我们的户外游戏区域里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建造斜坡。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材料大搜索,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发现。
✦言言:我找到了积木,我想要用建构区的积木来搭斜坡。
✦宸宸:我找到了梅花桩这里的瓦片,我想要用这里的瓦片来搭。
✦彦彦:我想要用舞蹈房的纸砖来搭斜坡。
……
孩子们的想法都很丰富,通过搜索与讨论,选出了很多的材料。最终我们分成了纸盒、积木和瓦片三组材料,每组选出了一位组长,由组长带领大家来制作斜坡。
二、设计:我建造的斜坡是什么样的?
建造的材料选好了,那么如何搭建呢?搭建什么样的斜坡呢?为了让孩子更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用选好的材料搭建什么样的斜坡,于是我们请孩子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个组都先设计了草图,然后再进行搭建。
三、建造:这是我们建造的斜坡
纸砖组
在组长言言的带领下,大家带着设计好的草图来到舞蹈房。他们每人从舞蹈房中抱出了几个纸砖来到操场上,将5个盒子垒高,然后前面继续用5个盒子垒高,第三列还是5个盒子。言言说:“不对不对,这样子就平了。”于是言言在第二第三列依次拿掉了一两个盒子,然后用这样的方式,他们依次递减垒高。最后在斜面上铺上一层纸砖,最终完成了斜坡的搭建。
积木组
宸宸带着组员们来到户外建构区,他们先用大块的长方形积木搭建最下面的一层,再用长条形的木块平铺搭建斜坡的中间部分,最后用长条形的木块架在垒高的木块上,完成了斜坡的搭建。
瓦片组
妃妃和组员们来到器械区,拿出了两个大大的瓦片并列摆放在地上。他们尝试用另一个瓦片架在上面,可是的面有点滑的,咕噜咕噜就滑下来了。这时候,轩轩说,我们用一下建构区的长木板吧,于是他跑过去拿了一块来架在瓦片上,果然这一次木板没有掉下来,最后他们也完成了斜坡的搭建。
【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指南》中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可见计划在幼儿活动中存在的必要性。在本次斜坡建构活动中,幼儿先思考后行动,在思考过程中考虑到使用不同的材料建构斜坡并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前期活动,孩子们更多的是以个人为单位探究斜坡,而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从材料选择、到场地选择、再到实地探索建造斜坡。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解决问题。
【教师的支持与思考】
整个过程中,我们对于“幼儿为主导者,教师为引导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不是活动始终都不参与不介入,而是需要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给予幼儿支持,并且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拓展:幼儿园里还有其他的斜坡吗?
1.寻找幼儿园中的其他斜坡
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斜坡之后,孩子们又有了新问题:幼儿园里还有斜坡吗?于是,孩子们开启了寻找“斜坡”之旅。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原来幼儿园里还有这么多的斜坡。
★思思:肯定有!我觉得操场上就有!
★然然:我在大型玩具上看到过斜坡!
★喆喆:我知道,在骑行区的路上我看到过,那座桥就是一个斜坡。
……
根据前期验证斜坡的经验,孩子们开始寻找幼儿园里其他的斜坡。
喆喆找到小桥
甜甜找到滑滑梯
轩轩找到攀爬架
2.“斜坡游戏”的快乐
孩子们找到幼儿园五花八门的斜坡之后,还和这些斜坡做了做自己喜欢的游戏。
当孩子们提出“幼儿园里还有斜坡吗”的问题时,教师又一次给予了孩子讨论的机会。此外,还提供了“寻找幼儿园斜坡”的机会,孩子们是兴奋地,他们在幼儿园里找着,玩着,乐着,内心寻找斜坡的愿望充分得到了满足。斜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通过前期经验的积累,对于生活中的斜坡更加的敏感。不仅找到了幼儿园里的斜坡,并且开动脑筋,和斜坡进行了一场游戏。孩子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显然积累了更多的有关斜坡的科学知识(斜坡的存在、斜坡的作用等等),并且对斜坡的兴趣越来越强。
关于斜坡:
成长始于变化,精彩源于发现。在斜坡的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日益娴熟的搭建技巧,而且语言表达、数学概念、艺术表达、社会交往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成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一样的存在。在对斜坡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脑海中有了对“斜坡”建立了初步的概念,三次实验的探究活动让他们知道了斜坡的高度会影响物体的滚动距离。那么小球在斜坡上的滚动距离还与什么有关呢,这些关于斜坡的许多问题还等着孩子们去游戏中发现。斜坡游戏,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