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活动的含义和特征
1.项目活动,又称为方案活动、项目课程。
2.幼儿园项目活动: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驱动为导向,以持续性探究为中心,以整合性学习为特点,以可展示的成果为旨归的一种活动实施方式。
3.项目活动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浮现可能的主题
(可能是教师引发,或者是幼儿引发,也可能是师幼共同建构的,是来自生活和游戏中的,在这个基础上)
梳理可能的问题或有机会进行的课题
寻求资源,确定可参访的地点
预设活动框架和探究内容
第二阶段:准备实地参访等
开展探究活动
检视活动内容,确认新问题,重复探究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可以逐渐深入的展开,持续学习的过程,并且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
第三阶段:计划高潮活动
完成成果发布活动
梳理课程档案,回顾课程,评估达成目标
(我们之后进行项目活动就是要以这样的一个过程开展的。)
4.项目活动的特征
问题的驱动型
(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项目活动当中是能够引发孩子的自主探究和推动幼儿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的,是幼儿、教师或者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特别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不是唯一的,是多维的是开放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也可以是多样。)
探究的持续性
(就是说问题需要幼儿进行长期的深度的探究,并且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调整来最终解决问题,是真正经历持续性探究才能够顺利有效解决的问题。)
学习的整合性
(包括多领域的学习,学习的内容是相互交织的,有整合的,有些甚至是跨领域的、跨学科的学习,不是割裂的,也不是简单拼凑的。)
成果展示的多样性
(项目活动一半都会有一个高潮时间、高潮阶段,也就是成果发布环节,需要幼儿进行总结性的输出的,幼儿要以各种方式交流分享新知识、新经验和新能力,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比如海报、展板、或者讲述、表演也可以。)
·主题缘起
(主题缘起就是一个主题的说明,这一部分就是要说清楚)
关键问题:就是要说清楚主题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价值、如何开展等问题。基于资源价值,筛选资源,确定样本集本主题的核心探究点。
(因为每一种资源都有它特有的属性,我们首先要对这个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这个资源的价值,可以发展幼儿哪些方面的经验。)
包括:
为什么?主题的由来以及主题价值分析
做什么?主题要开展的内容
怎么做?主题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注意什么?一些注意事项
·活动开展时间
月—月,约 周
·活动情境脉络
(这也是整个活动的一个关键)
第一步:主题审议,头脑风暴(这个主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有哪些可探究的内容)
第二步:聚焦主题关键经验,筛选活动
第三步:确定次主题或事件脉络
第四步:画出初稿(次主题+可操作的活动)
注意活动环节之间的逻辑顺序,是事件发展的清晰脉络和重点。
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关键经验
关键问题:资源如何转化为经验?
路径:资源——活动——经验,支架是《指南》
1. 从《指南》三级目标中,梳理本主题蕴含的幼儿可发展经验
2. 筛选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经验,删除不需要的经验
3. 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增加或者提高《指南》经验要求
4. 整合、提炼出关键经验(数量在20条左右)
5. 按照活动脉络的逻辑顺序梳理出关键经验脉络
·主题目标
(其实一开始我们在学习和设计方案时,我们也普遍反应最困难的一部分其实是关键经验和主题目标的梳理这里,因为这两部分还是很相似的,我觉得在这边要明确的是关键经验和主题目标的一个关系)
关键问题:主题目标与关键经验的关系
对应关系:梳理的关键经验都要在主题目标中体现。
不同点:主题目标比关键经验更概括,可以理解是关键经验的整合和提炼。
做法:可以将同意领域的关键经验进行整合提炼。
重点领域2-5条,总数量在10条左右。
·活动实施途径
关键问题:主题活动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
实施途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生活活动等
第一步:按照活动脉络,将主题所要开展的重点活动按照周课时进行安排
(比如说你的这个主题一共开展四周,那就把你主题活动脉络中的活动分成四个部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第二步:对应周安排,检查是否有领域缺失,用补充活动进行完善
第三步:根据具体的活动特点,选择适宜的实施途径(具有可操作性)
注意:有的活动可以采用多个途径开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
为什么要做经验与活动链接表?
检索是不是每条关键经验都有活动支撑,同时梳理出每个活动所蕴含的关键经验,可以让教师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紧扣关键经验和目标。
怎么做经验与活动链接表?
将主题中开展的活动与关键经验进行对照,思考这个活动开展中是否发展了相关经验?以及活动与经验的相关程度。
如果活动重点是获得这个关键经验,那两者就是密切相关的关系,按照关联程度填上星号。(密切关联☆☆☆,一般关联☆☆,有关联☆,不关联不标注。)
·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