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当中,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能力、学习风格等个人特征能够通过行为,通过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外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动与“游戏”一样,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手段。
张雪门先生提出:“课程固由于劳动行为,却需在劳力上劳心。”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幼儿园里的劳动教育包括:自我服务、社群服务、种植饲养劳动、工艺劳动以及工程劳动等。
我园的儿童工作室是基于张雪门对于“工作”研究理论基础之上,利用宁波本土文化及物质资源,为儿童工作创设的专用活动空间,共分为四大类(11个)工作室:模仿成人家庭、模仿成人职业、参加实际工作、为美而工作等,幼儿在开放、联动、融通的环境中与材料、他人互动,体验愉悦、获得发展。儿童工作室为幼儿的工艺劳动提供了主要的活动平台,在张雪门老先生眼里,工作对于儿童和对于成人性质不一样,儿童的小手是不会停的,他们为工作而工作,把工作当做了自己的生活。
顶层设计与思考
研判劳动价值
工艺劳动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天然材料、粗加工材料、废弃物品等,通过体验、构思、设计、制作而进行创作的创造性劳动活动。儿童工作室里的工艺劳动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已往教师带领幼儿跟随以及侧重操作缺乏思考的局面,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幼儿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主动权,有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劳动,涵养积极的劳动态度,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劳动,在劳力中劳心。
聚焦价值、提炼目标。为了让幼儿养成勤于劳动的态度,改变机械、枯燥、乏味和无目的的参与,我们依据《指南》对劳动品质的关注以及幼儿园工艺劳动的特性,结合儿童工作室活动的属性,聚焦了三江小画廊、红帮小巧手、甬城老作坊三个工作室,三个工作室分别以美工、编织以及木工作为主要劳动内容,从直接经验中建构其劳动的意义,因而生发出愿意劳动的倾向,同时提升幼儿感受欣赏、构想设计、制作工艺以及创造表达等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张雪门儿童工作室活动(工艺劳动)组织框架图
链接经验,选择材料。劳力上劳心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调动思维,要想在工艺劳动中让幼儿不仅简单的之于做事,更要达到思考和引发创造的目的,对劳动中材料的价值分析和研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聚焦三个工作室中的材料属性,确定了六大类主材料:布线、木枝、草绳、陶泥、纸盒以及瓶罐,通过主材料和辅材料的结合链接幼儿核心经验,帮助幼儿获得完整且成体系的经验,在横向上相互联系、全面整合,在纵向上体现顺序联系,从而实现儿童能力的新发展。
红帮小巧手儿童工作室材料价值分析表
环境调整,激发愿望。除了对三个儿童工作室的材料进行价值研判以外,我们也对工作室的环境进行了完善和调整,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幼儿自主劳动的愿望,让幼儿先乐于劳动再勤于劳动。具体方法例如适当增加工艺劳动流程示意图;梳理幼儿的前期经验形成图册可供幼儿随时查阅;增加劳动工具使用方法图示;增加幼儿工艺劳动作品上墙的几率以及幼儿劳动过程的精彩照片等。
实施过程与方法
建构劳动素养
儿童工作室里的工艺劳动十分注重幼儿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幼儿建构整体性的劳动素养。因此,在开展工艺劳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懂得按幼儿需要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活动。经过我们对工艺劳动的反复实践和探索,明确了它的实施流程:
该流程凸显了以下四点原则:
第一,幼儿兴趣的关注与把握——活动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动机了解的基础上。
我园的工艺劳动把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放在第一位。动机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方面是幼儿自发产生的,比如幼儿对美丽的衣服感兴趣,由此就引发了“制作美丽的衣服”的相关工艺劳动;第二方面则是教师预先设法引起的,这是对前者的必要补充,保证了幼儿发展的平衡。它可分为两种方式:①利用环境②创设氛围。第三方面则是师生同构,比如宁波服装节期间,教师、幼儿都对宁波服装产生了兴趣,从而产出生了“家乡的服装”。
再如,奶奶老师带来了几只小包包,引起了许多孩子们的兴趣,于是,生发了“制作包包”的活动等。当有了动机之后,教师则要进行下一项工作——确定目的。这里说的目的是教师预判幼儿在这一系列行为中所收获的功效,这一环节将直接影响着工艺活动开展的效果。
第二,教师在工艺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支持者与引导者、“麻烦”制造者。
在我园的儿童工作室里,教师是一种成人劳动的典范,是儿童劳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同时也是“麻烦”制造者,最重要的是,与幼儿共同劳动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的生活环境,通过情境化、问题化的引导,为幼儿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明确任务,并努力解决问题,特别要避免那种脱离了生活情境的劳动任务。
第三,劳动中进度的把握——必须关注幼儿的时时变化,并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调整。
我们考虑到既要兼顾儿童工作室活动的整体性又要提高几个聚焦工艺劳动工作室活动的实效性,我们保障一周两次大活动的人数分配基础上,额外增加了几个工艺劳动工作室的活动时间,小中大各自成立一个联盟小组,轮流进行活动。
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新的兴趣点会不断生成,而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也会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除了教师预设的劳动以外,我园教师更需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时时变化并随时调整,它是组织时的重要估量。
第四,劳动资源库建立者——教师、幼儿、家长共同体。
幼儿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决定够了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关联越大、距离越近,就越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劳动过程中的学习也就越有成效。因此,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所有成人都是劳动资源库建立者成员之一:教师、保育员、保安、保健医生、厨师、司机、家长、社区中的其他人等都是陪伴幼儿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行为人。
评价方式与手段
保障劳动质量
有效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工艺劳动的质量。我园的儿童工作室工艺劳动评价方法主要有:作品分析法、行为检核法和轶事记录法。
作品分析法。又称产品分析,是通过分析幼儿的工艺劳动作品如书法、绘画、工艺作品等,来了解儿童的能力、倾向、技能、数量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工艺劳动后的成果丰富,常见的有绘画、泥塑、书法、渲染、印染的半成品、前书写的涂画等等,作品分析常见的维度指标有时间、形式、内容、能力和性格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参与者(幼儿)和观察者(教师及同伴)都可以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甚至述说。
结果导向分析。劳动结束后可以看到孩子们许多成果,这些不同形式的成果给了教师分析孩子作品本身的机会,从这些作品中教师分析孩子的技能、孩子自身的能力、情感状态等,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之后,以便下一次有目的地指导和跟进。
过程导向分析。作品分析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完成作品进行分析,还有过程中情感、技能、倾向等进行分析。在过程导向分析中,教师既可以利用及时观察到的劳动过程及时评价,也可以让幼儿通过贴一贴、画一画甚至说一说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然后,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劳动过程图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过程导向分析,更注重分析幼儿的情绪情感以及技能倾向的发展。
行为检核法。也称清单法,指根据直觉的印象很快地概括出行为差异程度的一种简易方法,即在观察行为的同时对观察行为做出评价。它是了解儿童在工艺劳动中最直接的评价手段。用行为检核法可以清楚地评价儿童的行为发展水平、行为出现的次数等以便后续的动作指导和能力提升跟踪。
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在日常劳动情况下,将幼儿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的、真实的记录,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它是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工艺劳动中心理、动作、情绪等多方面发展,抓住有意义的实例,就事件本身进行分析和追踪。
杜威曾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地理、不是历史,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在对生活进行简化和过滤以后,烹饪、缝纫、手工等劳动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得以凸显,因为它们代表着社会活动的类型和基本形态,而且,通过这些活动的媒介把儿童引入更正式的课程中,这是可能的,也是值得想望的。”
通过对儿童工作室里的工艺劳动研究,我们发现,在一些成人看起来简单而单调的劳动行为,如果让幼儿进行计划、发明、机智和观察,也会引起幼儿的激情和思维。通过劳动,幼儿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由自然走向社会,由个体走向类。而我们也努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大课程的背景之中,将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涵同课程理念相互整合,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我园园本课程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幼儿园)
- 上一篇:五月份课题:梳理“五农”课程资源
- 下一篇:五月份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