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幼儿园常规性生活活动,值日生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情感,以及具备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劳动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深入挖掘幼儿园值日生活动的劳动教育价值,探索其实现条件与具体路径,以提高幼儿园值日生活动的实效,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值日生活动”是激励幼儿主动劳动的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全体幼儿的劳动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因此所有的值日生活动需面向幼儿全体,而非仅针对当选值日生的幼儿。良好的劳动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劳动的信心与热情,为实施值日生活动奠定基础。
第一,重视劳动氛围营造,创设值日生主题墙。一般而言,值日生主题墙可包括的信息有:当日日期、幼儿信息(姓名、班级等)、值日生工作内容、明日预告、注意事项等。幼儿姓名后贴有醒目的值日生标志,以激发幼儿参与值日生活动的兴趣和劳动意识,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墙面上还有记录各项值日生职责的小卡片,卡片可以摘取移动,方便随时调整。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值日生工作内容应有所差异,并配备不同的值日生牌,以使幼儿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为较好地完成值日任务提供条件。
第二,提供吸引幼儿参与环境整理与创设的材料。在环境整理方面,教师应合理创设室内环境,并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如将画笔、纸张、剪刀等工具和各种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分类摆放在高度适宜的固定位置,便于幼儿自取;向幼儿提出使用物品和材料的要求(如用后及时归位);在地板上绘制“垃圾圈”,要求幼儿把垃圾送到这个“圈圈”里等等。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幼儿参与环境整理。而在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应善于在环境中“留白”,如鼓励轮值的值日生提供手工和绘画作品,定期美化、更新班级环境;鼓励幼儿随时向教师报告环境中的破损部分并积极参与修补等。
第三,创设种植、养殖区,投放适宜幼儿劳作的工具。欲让幼儿对劳动有兴趣,有必要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劳动场地和工具材料,以拓展幼儿劳动的空间。比如可以请幼儿带一些植物或易养的小动物(如金鱼、小乌龟等)到幼儿园,放在种植园区、自然角和动物乐园区,由幼儿负责照顾,以此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和责任感。同时,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如在动物乐园区为幼儿提供防水围兜,在自然角里放上劳动时用的小型园艺工具等,增加劳动的便利性。
活动前,教师需要选择值日生。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成人的劳动活动,以此了解每个人的劳动内容及其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通过观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要从事的劳动活动。其次,要从幼儿的劳动意识入手。在了解幼儿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以“服务者同伴提名制”代替传统的轮流值日制。
“服务者同伴提名”具体做法是:在每日的晨间谈话时间,让幼儿提名班级里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幼儿做“最美值日生”,并陈述提名的理由。如果提名的幼儿得到全体幼儿的一致同意,该幼儿就当选为当天的值日生之一;反之,如果有其他幼儿提出质疑,并说明了不同意的理由,就请其他幼儿继续提名,直到选出当天的所有值日生。至于每日值日生的数量,可以由教师依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提前确定,一般建议由2名及以上幼儿承担不同区域或不同种类的劳动内容。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
为此,幼儿园教师应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值日生制度的建立并设想劳动的方法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基于班级现有条件以及幼儿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时间与人员安排、内容与规则、任务与分工、评价与指导、激励与要求六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值日生活动制度(表1)。
当然,由于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不同,值日生内容与要求等亦不尽相同,具体制度也有差异。比如小班幼儿的各种常规行为较弱,思维比较活跃,活动中虽然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热情,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教师应多提供支架指导幼儿,并通过创意值日表、值日生公约等方式提醒、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及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依据幼儿劳动教育的关键经验,教师将幼儿园值日生活动分为自我服务的劳动、为集体服务的劳动、为家庭服务的劳动、为社区服务的公益劳动等类型(表2)。从内容上看,幼儿园值日生活动除了班级的生活劳动,如分发餐具、摆放桌椅等,还包括服务家庭与社区的公益劳动,如为园内或社区草坪、花坛除杂草、浇水等。
此外,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差异,应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值日生制定差异化的值日清单。比如小班的值日生内容以自我服务类为主,中、大班则可逐渐过渡到服务班集体、服务家庭、服务社区等劳动。
- 上一篇:十月份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表
- 下一篇:九月份课题:凝心聚力,共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