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学习资料:立足田园,成就儿童的探究梦
日期:2022-12-19 13:11:58  浏览量:1167

     我园融合大自然教育环境,以“立足田园、回归自然、探索发现”为主旨,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以田园实践活动为抓手,倡导“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探索自然、爱护自然”的课程理念,形成“亲自然、乐劳动、爱生活”三大版块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滋养幼儿成长,让幼儿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健康发展。

一、遵循《指南》精神,依托自然资源生成田园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了“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遵循《指南》精神,我园在户外精心打造了“百草园、三味蔬屋、秘密丛林区、爱心饲养站”等田园自然景观,孩子们在这里进行田园劳作,通过种植、管理、收获、照料发展肢体动作和社会性交往;孩子们在这里进行田园探究,爬树、收集动植物标本、制作工具等,在观察认知、发现、探究中感受自然的奥秘;孩子们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在拼插、串联、拓印和粘贴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在不断生发的田园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变得自主、有趣、生动、创造,他们喜欢上了大自然这一课程。

二、以探究发现为基础,调动多重感官参与田园课程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含羞草怎么一碰就合拢?”“向日葵为什么会随着太阳转?”“一朵花有几个果实?”孩子们的问题相继被解决,又在解决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借助“自然”这一媒介,通过田园工作体验、主题区域自选、社会实践、田园故事这四种形式,整合五大领域内容,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记录等方法深入地探究学习。一个个田园主题活动在教师和孩子的互动与共同学习中衍生,精彩主题课程故事也由此而来。

三、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不断丰富田园课程

田园课程注重因地制宜将本土资源纳入课程,如环境资源、材料资源、自然现象资源、节日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这些资源使课程内容、形式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生活。

1.开展丰富多彩的田园节日活动

我园以农事节气为主线,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围绕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四大主题和传统节日、节气开展活动。

春耕——播种乐

春季,万物复苏,百草园也热闹了起来。首先,教师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种植准备活动,怎么使用工具?怎么翻地?孩子们在家长帮助下操作、体验、探究找到了合适的工具,学习了翻地的方法。其次,教师和孩子们选择适宜的种植物,学会栽种技巧,考虑品种的丰富性。最后,教师注意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区域,比如要将藤类植物种植在百草园最北侧靠墙的位置,这样有利于爬藤植物的生长,同时避免影响其他植物的光照。孩子们相互配合、共同播种,感受劳作带来的快乐。

夏护——实践乐

夏天的百草园里总能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爱心饲养站里喂养、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在种类丰富的百草园里持续关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定期给植物做护理,选择难度适宜的工具进行松土、浇水、施肥、捉虫等活动,记录植物生长记录,通过测量、比较等方法,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变化,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则扮演了支持者与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大胆实践、观察和探索。对于幼儿来说,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教师则从幼儿的不同活动经验中挖掘出更多元的隐性课程资源。

秋收——采摘乐

田园实践活动注重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和探索,为幼儿提供了真实、丰富的活动现场和学习劳作的空间。丰收的秋季,孩子们在亲手采摘果实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在品尝体验中研究食物的多种吃法,通过多种形式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观。

冬藏——探究乐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些大自然的景象告诉孩子们冬天来了。一片雪花、一块冰、一根秸秆等都是孩子们探究的对象。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雪融化的过程,记录水结冰的现象,研究植物的贮藏方法。田园实践活动也由百草园迁移到“三味蔬屋”和班级的自然角中。

自然角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观察、关心、照顾它们,并记录它们生长变化的过程。这些愉快的活动带给孩子们有趣的想象和甜蜜的向往。“三味蔬屋”和自然角是百草园实践基地的缩影,是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又一个充满生机的角落,是对幼儿继续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

大自然为孩子的游戏提供了泥、沙、石、草、木、种子、贝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物为幼儿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架。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这些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按照材料特征和主题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12个班级形成了12种不同的风格,如:拼拼搭搭空间材料——石头、纸盒、秸秆等;田园工坊材料——秋收后的各种秸秆、皮、瓤、果实等;一树百获材料——木块、树根、树枝等材料;陶淘乐材料——黄土泥、废旧吸管、树枝等。这些自然物让动态自然和静态自然形成了新的链接,让幼儿的探索和发现更进一步,二者有迁移、有递进、有延伸、有提升、有生成,充分发挥了自然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3.利用家乡文化和民族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为了帮助幼儿从小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一起搜集、创设富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教育环境,以人文环境、家乡特点、家乡资源为主要内容,形成“中国草都”“魅力阿旗”“蒙古美食”“民族风情”“特色农产品”等主题活动,以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及蒙古族的民族传统文化。

四、整合资源推内涵提升

随着田园课程的深入开展,教师根据幼兒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活动方案、生成主题活动,梳理形成《田园课程指引手册》作为操作指南,并结合“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课题研究,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自下而上创造性地运用、选择和补充有品质的自然资源,充实、整合、完善资源库。

在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田园课程的过程中,我园田园课程始终基于真实的生活,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从幼儿的兴趣与问题出发,以主动学习为基本形式,注重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和孩子们共同感受自然的馈赠,让田园课程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探究自然之旅。